先知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舊譯摩訶末、馬哈麻、謨罕驀德。約在570年,出生于阿拉伯半島麥加城古來什部落哈申家族,父親阿布杜拉在他出生前已亡故,6歲時喪母,由祖父阿卜杜?q穆塔里卜和伯父艾卜?q塔里卜相繼撫養。幼年失學,替人放牧。12歲開始隨伯父出外經商,成年曾為麥加富孀赫蒂徹經商,后隨商隊到過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廣泛地接觸社會各階層人物,對阿拉伯社會貧富懸殊、部落氏族對立、戰爭頻仍而造成四分五裂的情況有較深的了解;體察到人們渴望統一和擺脫困境的愿望。25歲時,與赫蒂徹結婚,生三男四女。其女兒法蒂瑪后嫁與阿里為妻。
當時,穆罕默德因受流行于阿拉伯半島的哈尼夫思想的影響,經常到麥加郊區希拉山一個山洞里沉思冥想。40歲時,他宣稱在山洞里接到了安拉通過天使吉卜利勒給他的啟示,要他作為安拉在人間的使者、最后的先知、傳播安拉的啟示。自此開始了他的傳教活動。
穆罕默德的傳教活動,可分為麥加時期和麥地那時期。這兩個時期表現出的不同特點,都與他的宗教改革和社會改革活動密切相關。
麥加時期(610~622) 穆罕默德號召人們放棄對偶像的膜拜,宣稱安拉是宇宙萬物唯一的主宰。指出人的最終歸宿決定于他在世的行為,行善者進入永恒的天園,行惡者投入永恒的火獄,要人們止惡行善,停止部落氏族間的爭斗。另外主張限制高利貸,賑濟貧困者。傳教活動最初以秘密的方式在近親密友中進行。首先信教的是他的妻子赫蒂徹、堂弟阿里、密友艾卜?q伯克爾以及釋奴栽德。緊接著古來什上層人物奧斯曼、祖拜爾、艾爾卡目等也信了教。
612年,穆罕默德開始公開向麥加居民傳教。信徒大多是社會地位低微的貧苦人奴隸。麥加古來什貴族極力反對他的宗教主張。他們認為穆罕默德的宗教不僅破壞了古來什人的傳統信仰,而且動搖了他們的政治、經濟基礎,影響了他們每年從克爾白的祭祀活動中所獲得的利益。為此,他們先是對他進行諷刺、嘲弄、責難,以后則對他和他的信徒們實行經濟制裁或施加暴力;并對穆罕默德所屬的哈申家族斷絕婚姻、經濟關系。面對古來什貴族的反對和迫害,木喊摸的命令部分信徒于614~615年分兩批先后遷往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619~620年,穆罕默德的伯父艾卜?q塔里卜、妻子赫蒂徹先后逝世,他的傳教活動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在伊斯蘭教史上被稱為“悲傷的一年”。古來什貴族乘機加緊迫害,他被迫到麥加附近的塔伊夫,謀求建立傳教基地。但由于當地部落頭領的排斥,他在那里只停留了十天便返回麥加。在這個時候,穆罕默德宣稱他受安拉的恩賜,乘座一匹飛馬于一夜之間作了一次從麥加到耶路撒冷的旅行,并隨天使吉卜利勒一同登霄遨游,黎明返回麥加。由此原為猶太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同時也成了伊斯蘭教的圣地、禮拜時的朝向。同時宣稱猶太教徒也是“有經人”,摩西也是安拉的使者。這對緩和當地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矛盾,孤立多神教徒,起了積極的作用。
從塔伊夫回到麥加后,為了擺脫困難的處境,他同來麥加的朝覲者接觸,尋求新的傳教地。621~622年朝覲期間,不少雅斯里布(今麥地那)人邀請穆罕默德到雅斯里布去傳教,并發誓服從和保衛他;雙方在麥加附近的亞喀巴先后簽訂了兩個協定。穆罕默德隨即組織麥加的100多名穆斯林分批秘密前往雅斯里布。當麥加最后只剩下穆罕默德、艾卜?q伯克爾和阿里等人時,古來什人便籌劃謀殺穆罕默德。他得知這一消息后,和艾卜?q伯克爾一起連夜逃出麥加。在古來什人的追捕下,經過長途跋涉,終于在622年9月24日安全抵達雅斯里布,受到先期到此的穆斯林和當地居民的隆重歡迎和熱烈擁護。雅斯里布隨即改名為“麥地那?q納比”(意為“先知之城”),這就是伊斯蘭教歷史上著名的遷徙。后來,歐麥爾將這一年定為伊斯蘭教紀元元年。
麥地那時期(622~632) 隨著傳教事業的發展,穆罕默德陸續建立了伊斯蘭教的各種典章制度,把伊斯蘭教從傳教階段推向了建教階段,并把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結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一個以共同宗教信仰而不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社團。
穆罕默德首先制定了一項各族共同遵守的公約。規定穆斯林和當地猶太人應互相尊重宗教信仰,麥加是雙方共同的圣地,不得在圣地肇制流血事件,共同防御不甘失敗的麥加古來什貴族對麥地那的進攻;第二,他建立了一個以信仰伊斯蘭教為共同基礎的“烏馬”(穆斯林民族共同體),把一切信教者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伊斯蘭教發展史上的第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第三,先后在麥地那城外的庫巴和麥地那城內各建立一座清真寺。除了繼續宣傳以“信主獨一”為中心的教義外,還規定星期五為聚禮日(“主麻”),以“宣禮”(意為召喚禮拜)代替吹號和敲鐘;建立五功制度以及頒布有關婚姻、倫理道德、軍事動員和處理戰利品等社會的、政治的和軍事的法令等。
到達麥地那后,雖然很快地和信奉猶太教的各氏族建立了互不侵犯的盟約,但是猶太教徒對穆罕默德及其信徒的遷入,始終懷著戒心。穆斯林勢力的發展壯大,給當地猶太教徒的政治經濟利益帶來了威脅,于是他們從懷有戒心轉而采取敵視和反對的態度。大約在遷移到麥地那后十六個月,穆罕默德宣稱接到“啟示”,將禮拜朝向由耶路撒冷改為麥加的克爾白,確立麥加為伊斯蘭教中心,與猶太教徒的關系開始破裂。
為了保衛“烏馬”的利益,在麥地那期間,穆罕默德加緊組織軍隊,親自率兵進行防守,封鎖麥加――敘利亞間的商道,在經濟上制裁麥加貴族。624年,萊曼丹月(伊斯蘭教歷9月)穆罕默德決定伏擊一個從敘利亞返回麥加的古來什族商隊。商隊領袖艾卜?q蘇富揚聞訊,急派人向麥加求援,于是穆斯林軍與麥加軍在麥地那西南白德爾相遇,史稱白德爾之戰。結果穆斯林軍以少勝多,第一次取得軍事上的勝利。從而提高了穆罕默德的威望和穆斯林的地位。
白德爾戰后,麥加古來什貴族為了對穆罕默德進行報復,625年3月,艾卜?q蘇富揚親率3000人偷襲麥地那。穆罕默德率1000人迎戰于麥地那附近的吳侯德山下,史稱吳侯德之戰。結果,穆斯林軍失敗,穆罕默德受傷。但麥加人也一無所獲,麥地那城依然在穆斯林手中。
627年,古來什貴族聯合沙漠中的俄土芳部落和海白爾地方的猶太人,組成萬人聯軍,對麥地那發動大規模進攻,并準備以城內的猶太人古來祖部落為內應,一舉消滅穆斯林軍。穆罕默德采用波斯人賽爾曼的計謀,利用麥地那三面熔巖環抱的天險,在城北挖溝設障,率領3000人據城堅守。聯軍圍城一月未下。這次被稱為壕溝之戰的結果,是穆罕默德在戰略上由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折點。古來什人先后向穆斯林軍發起的三次攻勢,均不得逞。
在同麥加多神教徒進行斗爭的過程中,穆罕默德為了排除反對勢力的侵擾,鞏固麥地那的統治,先后從麥地那驅逐了猶太人的噶努嘎爾和奈堆爾兩個部落,并徹底消滅其中最大的、曾在壕溝之戰中支持過聯軍的古來祖部落,大大鞏固了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的統治,為進一步征服麥加解除了后顧之憂。
在穆斯林的力量逐漸強大,麥地那政權已經鞏固的情況下,穆罕默德對因南北商運被阻、經濟情況嚴重惡化的麥加采取了攻勢。
《侯德賓亞和約》 628年春,穆罕默德以要求朝覲為由,率領1400名穆斯林前往麥加,但在侯德賓亞為古來什人所阻。結果,雙方通過協商,簽訂了《侯德賓亞和約》,以解決爭端。穆罕默德不僅在軍事上,而且在宗教上獲得勝利,信徒迅速增加。同時利用和約簽定后的和平環境,派出使者,分別訪問了阿曼、巴林等阿拉伯酋長國。同時,赍書羅馬、波斯、埃及、阿比西尼亞等國君主,擴大伊斯蘭教的影響。
攻克麥加 630年,《侯德賓亞和約》簽訂后不到兩年,在伊斯蘭教力量不斷發展,麥加古來什人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更趨削弱的形勢下,穆罕默德以古來什人違反和約為由,組成萬人的穆斯林大軍,進攻麥加。此時,古來什人一面在麥加城郊布防;一面派艾卜?q蘇富揚出城與穆罕默德談判并宣布信仰伊斯蘭教。于是穆斯林軍不戰而勝,進駐麥加城。清除克爾白神殿的一切偶像,禁止多神教的活動;并乘勝擊敗麥加附近各地反抗的部落。
631年,來自各地的許多代表團到麥地那想穆罕默德表示忠順。穆罕默德只要求他們口頭上表示信仰伊斯蘭教并交納天課。這是伊斯蘭教歷史上著名的“代表團之年”。阿拉伯半島基本上實現了統一。
辭別朝覲 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領大批穆斯林到麥加進行了伊斯蘭教歷史上的第一次朝覲。在這次朝覲中,他在阿拉法特山發表了重要演說,并宣布安拉的啟示:“今天,我已為你們成全你們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賜你們的恩典,我已選擇伊斯蘭做你們的宗教?!蓖?月8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逝世。伊斯蘭教史稱這次朝覲為辭別朝覲。通訊報道
最近更新
聯系我們
中國?湖南省伊斯蘭教協會
地址: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天劍路266號
電話/傳真:+86 0731-85184084
郵編:410007
郵箱:hnislm@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