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對話:從伊斯蘭文明的主要特征看回儒對話前景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國際知名學者杜維明先生即提出“文化中國”的概念。杜先生的解釋是“以溝通理性為方式的,從想像逐步落實日常生活的‘話語社群’,希望通過對話漸漸消解因不同語言、不同地域和不同信仰、乃至因性別、年齡、職業或階層的差異而引發的異化感?!绷钊梭@奇的是,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受啟示《古蘭經》中指出真主創造不同民族和群體,旨在相互交流與溝通:“人類??!我從一男一女創造了你們,并使你們成為許多民族和群體,以便你們互相認識與交流?!边@幾乎可以稱之為最早的“文明對話”宣言。而“回儒對話”的提出與實踐,乃是杜先生一直以來倡導的“文化中國”或“文明對話”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古蘭經》的對話精神如出一轍。
關于占據儒家中心位置的“仁”,孔子作了明確的解釋:“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薄白迂晢栐唬骸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弊鳛樾氯鍖W代表人物的杜維明先生認為,為了防止“富強的善歪曲為報復的惡”,“中國也須向世界提出一文化的和諧訊息,就是‘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原則可防止善良的歪曲,永遠與他人為善,建立和諧?!碑斘覀內ヌ接懽鳛橐了固m文明主要特征的多元性、開放性和寬容性時,會發現與儒家的這一原則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本文試從這一層面去展望回儒對話的前景,借此就教于杜維明先生及與會的各位專家和學者。
一、多元的文明
之所以有“文明對話”這一提法,與各文明之間的差異不無關系。伊斯蘭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仰占文明中的主導地位,但伊斯蘭卻坦然確認人類文明中的兩大基本事實,它們對人類的思想、行為以及與他人的關系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兩個事實便是:
(一)人類在宗教及其他文化成份中的不同和差異,是真主(上帝)的意志,是真主睿智的選擇;任何人無法阻擋真主的意志,或改變真主賦予宇宙的常道(規律)?!豆盘m經》說:“假如你的主意欲,他必使眾人成為一個民族,但他們會不斷有分歧和差異,……他為此而創造了他們?!薄豆盘m經》注家們說:“為此”即指人類的差異。
(二)人類在差異中的迷悟或偏離,其清算權在于真主,而且是在后世,而在今世他人無權清算。因此,針對反對者,真主說:“你應當召人于此道,你應當謹守天命,常守正道,不要順從他們的私欲。你說:‘我確信真主所降示的經典,我奉命公平對待你們。真主是我的主,也是你們的主。我們有我們的工作,你們有你們的工作,我們不必和你們辯駁。真主將集合我們,他是唯一的歸宿?!?/FONT>
基于此,伊斯蘭文明博大的胸懷中容納了各種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國籍,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沒有因為這些文化成份的差異而把任何人逐出這一文明之外。體現了統一文明之中的多元文化,使猶太教徒、基督教徒、薩比教徒以及信仰其他各種宗教的人生活在這一文明的庇護之下,他們的信仰和宗教活動不受任何干涉。大主教爾舒亞伯曾寫到:“上帝讓阿拉伯人做了我們的統治者,但他們對我們和藹可親,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他們絕不是基督教的敵人,相反,他們不僅尊重我們的宗教,尊重我們的牧師和使徒,而且支持我們修建教堂和修道院?!倍?,這些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并未生活在伊斯蘭文明的邊緣,而是和穆斯林一起直接參與了這一文明眾多領域的構建。美國學者希提的《阿拉伯通史》(馬堅譯)一書提到光輝燦爛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不乏其他宗教信徒的貢獻。如被稱作“翻譯家的長老”的侯奈因?本?易斯哈格是景教徒;翻譯過阿基米德著作的撒比特?本?古賴是薩比教徒;天文學家白塔尼原是薩比教徒,后改奉伊斯蘭。無不說明伊斯蘭對多元文化的認可和倡導。伊斯蘭文明并非如一些人所想像的“宗教神學文化”,而是一種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文明,其中包括宗教、語言、文學、哲學、自然科學、數理科學、人類學、社會學及其他種種學科。其中有艾布?哈尼法的法學及見解學派,馬力克的法學及圣訓學派;有沙菲儀的法源學,艾什爾里的凱拉姆學(辯證認主學),泰伯里的經注,布哈里的圣訓輯錄,賈希茲的文學,赫里勒的辭書,西伯威的語法,阿布杜?嘎希爾的修辭,伊本?西那的醫學,穆臺奈比的詩歌,伊本?海賽姆的眼科醫學,比魯尼的數學,安薩里的蘇菲修行,伊本?魯西德的哲學,伊本?赫爾敦的歷史研究和社會學;其中有伊本?泰米葉的回歸思想和伊本?阿拉比的蘇菲意識,伊本?哈茲姆的表義論和沙蒂比的宗旨論;哲學家的理性主義和法學家的遵循精神,維新家的演繹和因襲者的固守……
由于對多元文化的這種首肯,我們在伊斯蘭世界的各大圖書館看到汗牛充棟、不勝枚舉的各類圖書,又可看到遍布世界的五彩繽紛、各具風格的伊斯蘭建筑藝術,如安達盧西亞(今西班牙)的紅宮,埃及的艾資哈爾大學,印度的泰姬陵……即使作為敬拜真主的神圣地方——清真寺,有阿拉伯風格的,有歐式風格的,也有典型的中國風格的(如西安的化覺寺,北京的牛街寺等)。需要指出的是,鑒于伊斯蘭文化的包容性、多元性和現實性,其中囊括了其實不宜作為普遍指導的一些遺產,但如果將其否定或刪除,一定不是客觀之舉,更與伊斯蘭對文化多元性的首肯精神格格不入。所以,在伊斯蘭文明的遺產中我們可讀到艾布?阿塔西葉的淡泊詩和艾布?努瓦斯的吟酒詩,有《辭章之道》和《一千零一夜》,有朱奈迪的遵循經訓的蘇菲思想,又有哈拉吉和伊本?賽卜因的奇談怪論,有同屬穆斯林的不同信仰派別的著述,也有脫離伊斯蘭的派別的言論……這些思想遺產雖然不無問題,但你無法徹底否定它、涂抹它,它是學者和專家們學術研究和學術比較的領域——專家們自有慧眼,當然不怕受其中消極因素和極端因素的影響。因為于多元之中汲取精華是《古蘭經》的莊嚴教誨:“你向我的那些仆人報喜:他們聆聽話語,然后擇善而從。那些人是真主所引導的人;那些人是有智慧的?!?/FONT>
伊斯蘭文化的多元性還體現在,《古蘭經》和《圣訓》雖然是神圣的立法源泉,但除了信仰、功修、倫理等方面的少部分被稱為“斷然”的內容外,其大部分明文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因為它們屬于“或然”的內容。著名的四大教法學派的產生,乃是對經典明文多元理解的產物,是伊斯蘭文化的正?,F象,是伊斯蘭文化多樣化、多元性的具體說明。教法學派類似于諸子百家,不過屬于多元性、互補性的差異,并非是對立和沖突的關系。如果說,伊斯蘭文化允許對作為根本行為大法的《古蘭經》和《圣訓》有不同的見解(這種多元理解始于先知穆罕默德生前、圣門弟子時代,延續至今),那么,其他生活領域中的多元化自然是伊斯蘭文明中不爭的事實了。正如先知所說“對于你們的世俗之事,你們自己最清楚”的教誨為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中世紀由阿拉伯人為主導,各民族(甚至有非穆斯林)共同創造的獨領風騷的伊斯蘭科學文化,乃是這一文明特性的直接結果。
二、開放的文明
開放性是文明多元化思想的自然延伸。穆斯林雖然以自己的文化和使命而感到自豪,但他們卻反對閉關自守,而是向所有其他文明敞開胸懷,根據自己的價值取向,去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精華?!豆盘m經》明確指出自己的使命是證實以前各民族所受的啟示:“我降示你這部包含真理的經典,以證實以前的一切天經,而監護之?!奔础豆盘m經》旨在證實前人所受經典中的真理,肯定前人文明中的有益成分,并加以補充和完善??梢?,伊斯蘭文明的根本使命是來補充和構建已有的人類文明,而非抹殺和搗毀它。先知穆罕默德說:“我的使命是為了完善一切美德?!睆亩鴮σ郧暗莫q太教文明、基督教文明及一切天啟宗教的文明給予肯定。故而伊斯蘭要求穆斯林必須信奉所有天啟經典和所有的先知,惟其如此,其信仰才算完美:“使者確信主所降示他的經典,信士們也確信那部經典,他們人人都確信真主和他的一切天使、一切經典和一切使者?!菜麄冋f〕:‘我們對于他的任何使者,都不加以歧視?!?/FONT>
伊斯蘭對所有人類文明(包括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包容性在于,承認真主(上帝)給每個民族或文明群體派遣過使者:“每個民族都有一個引導者?!薄皼]有一個民族則已,只要有,其中就有警告者曾經逝去了?!薄芭汕彩拐咧?,我不會懲罰〔任何人〕?!薄豆盘m經》原文“高姆”和“烏瑪”有“民族”“群體”“文化共同體”等多層含義。譯文不免凸顯局限性。根據這個含義,真主不僅給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派遣過使者(如穆薩〔摩西〕、爾撒〔耶穌〕和穆罕默德),而且給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及一切人類文明實體都派過使者。以寬容的學術風格而著稱的現代伊斯蘭思想家納迪姆?艾勒?基斯爾在他的名著《信仰的歷程》中談及古希臘哲學家時說:“我更傾向于認為,在埃及、中國和印度,古人的許多哲學是天啟的遺跡,卻被歷史湮沒;留下那些遺跡者被列入哲學家,而或許他們就是先知,或先知的追隨者?!标P于儒家文明的奠基者孔子、佛教文明的奠基者釋迦牟尼等是否是來自真主(上帝)的使者,著名伊斯蘭學者毛杜迪的觀點既不悖穆斯林的傳統信仰,又展示其博大而寬容的胸懷:“我們相信一切或許由真主派遣給印度、中國、伊朗(波斯)、埃及、非洲、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所有使者。但我們無法確切指出他們中的某個人是否來自真主的使者。因為我們尚未掌握這方面的任何線索。然而,我們決不可貶斥或詆毀世界上各種宗教奠基者中的任何一個。我們或許不知,他們曾經是來自真主的使者,而后人改變了他們的宗教,一如先知穆薩和爾撒的跟隨者改變了他們原有的宗教一樣。如果我們想發表自己的觀點,也應當根據其目前的宗教禮儀和宗教活動就事論事。而對這些宗教的奠基人則要三緘其口,以免對真主的某個使者有失禮節?!弊鳛槟滤沽?,哪怕你不同意某個宗教和文明的一些局部內容,但你不可以對那一宗教和那一文明的奠基者妄加評論,甚至出言不遜。這或許就是對如下《古蘭經》教誨的一種解讀:“我們對他的任何使者,都不加以歧視?!边@種開放心態,是穆斯林認知和對待人類一切文明的立足點。
因此,先知穆罕默德傳播伊斯蘭文明的時候,并沒有完全廢除伊斯蘭文明之前阿拉伯人的一切習俗和文化,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比如朝覲儀式中保留了阿拉伯人由先知伊布拉欣(亞伯拉罕)承繼的索法和麥爾臥之間的奔馳禮,取消了阿拉伯人裸體巡游天房的做法;婚姻法中取消了阿拉伯人以前的三種婚姻形式,而保留了另一種,即今天穆斯林的婚姻形式;穆圣采納部分圣門弟子的建議,采用了其他國王們所用的印章,上刻“穆罕默德——主的使者”;聯軍戰役時,采納波斯人賽里曼的建議,挖壕溝來抵御敵軍;圣門弟子們曾吸收過羅馬人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波斯人的田賦制度……
關于吸取異文明的成果方面,沒有以下圣訓更能說明問題的了:“你們求知,哪怕遠在中國?!蹦率ピ谑罆r,伊斯蘭尚未傳播到中國,當然不會有伊斯蘭的宗教學科,那么,穆圣鼓勵穆斯林去中國學什么呢?答案無疑是讓他們去學中華文明(包括儒家文明)的精華,何況根據大學者納迪姆的觀點,中華文明中無疑存在著“天啟的遺跡”,也就是說真主曾給這塊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土地派遣過使者??鬃拥脑S多名言(如“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等)與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訓(如“愛人如己者才是真信士”等)多有吻合,是最好的說明。
先知說:“穆斯林猶如蜜蜂,只汲取佳美的飲料,只蓄存佳美的食物?!钡谒奈还锇l阿里說:“知識是信士遺失的寶物,應隨時求取,哪怕它來自多神教徒呢!”中世紀的穆斯林,既能恪守自己的信仰和文明特色,又能吸取波斯、羅馬、印度諸文明中益于自己的成份;同時他們汲取希臘學術遺產,加以翻譯、提煉,并注入新的內容。穆斯林的學者和領袖們支持他們的這一行動,并參與其中。他們只是對希臘文化中有違自己信仰和方法論的部分予以抵制,如希臘哲學中的形而上學等?!鞍乩瓐D的學說和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憑借伊本?西那(阿維森納)和伊本?魯世德(阿威羅伊)兩人而傳入拉丁世界,從而對于中世紀歐洲的哲學研究,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蹦耸且了固m文明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典型例證。正是這一開放的文明,啟動了“百年翻譯運動”及獨占鰲頭的伊斯蘭科學文化。美國學者希提說:“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僅是一個帝國,而且是一種文化。他們繼承了在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東岸上盛極一時的古代文明,又吸收而且同化了希臘―羅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來,他們把其中許多文化影響傳到中世紀的歐洲,遂喚醒了西方世界,而使歐洲走上了近代文藝復興的道路。在中世紀時代,任何民族對于人類進步的貢獻,都比不上阿拉比亞人和說阿拉伯話的各族人民?!?/FONT>
三、寬容的文明
伊斯蘭對異文化群體的寬容性源于它的普世性價值。它的文明興起之時即呼喚“人類??!”而沒有說“阿拉伯人??!”它召人于“眾世界的主”,而沒有說“穆斯林的主”,或“阿拉伯人的主”;它宣布自己的使命是針對全世界的,而非區域性的:“我派遣你,只為慈愛全世界?!睕]有把“兄弟”關系限于阿拉伯人中間,甚至也沒有限于穆斯林中間,而是囊括了所有民族、膚色和文化,認為全人類同為真主的仆民。先知把這種博愛原則和作為伊斯蘭標志的作證言相提并論,說明它不是一種邊緣說教,而是信仰的核心內涵之一。同時,把這一原則溶入敬拜真主、接近真主的日常禱文之中,把它和作為每日功課的禮拜緊密聯系起來,從而賦予了這一原則一種神圣性,與一般世俗意義上的博愛不可同日而語。
在先知及其正統哈里發的時代里,對非穆斯林的寬容、人類的平等觀念被生活化了:有一次,先知看見一個被送葬的亡人時就站起身來,以示尊重。這時有人告訴他:“亡人是個猶太人?!毕戎头磫柕溃骸半y道他不是人嗎?”因此,伊斯蘭不承認“優等民族”“上帝的選民”等人為的理論。先知說:“人類是平等的,仿佛梳子的梳齒一樣?!薄鞍⒗瞬槐韧庾迦藘炘?,外族人也不比阿拉伯人優越;白種人不比黑種人優越,黑種人也布比白種人優越。優越性只憑對真主的敬畏程度而論?!?/FONT>
哈里發艾布?伯克爾時期,與奈季蘭的基督教簽訂協約:將以真主及其使者的名義保護他們的生命、財產及宗教信仰;他們的主教和牧師不作變動。其實,艾布?白克爾的這一政策,乃是一如既往地履行先知穆罕默德曾與他們訂立過的條約,因為根據伊斯蘭“沙里亞”大法,這一切永遠受真主及其使者的保護。歐麥爾任哈里發時期,在與耶落撒冷的基督教徒簽訂的協約中明確寫到:“其他宗教的信奉者,其生命、財產、教堂、十字架等都享有安全保障;教堂不允許其他人居住,教堂中的任何設施(包括十字架等)都受到保護,不得破壞;任何人不得歧視基督教徒的信仰,不得傷害他們……”歐麥爾本人對這一政策以身作則:有一次,歐麥爾正在耶落撒冷的基督教堂時,禮拜時間到了,但他并沒有在里面做禮拜,以免后來的穆斯林將該教堂改作清真寺而驅逐其原有的主人。埃及總督阿慕爾的兒子傲慢地打了一個科普特基督教徒的兒子,科普特人從遙遠的埃及來到麥地那,向哈里發歐麥爾狀告埃及總督。作為抵償,歐麥爾果斷地召來了阿慕爾父子,命令科普特人的兒子以同樣的方式打阿慕爾的兒子。并對阿慕爾說:“人,生而自由。是誰讓你奴役他們的?!”哈里發阿里時代,阿里丟了一具盔甲,被一個基督教徒撿到了。后來阿里在基督教徒那里發現了自己的盔甲時,基督教徒堅稱盔甲是自己的。阿里只得說:“讓法律在我們之間公斷吧!”于是他倆一起去見法官舒力哈。聽了雙方的辯辭后,法官要求哈里發拿出證據來說明盔甲是自己的,而阿里拿不出證據,法官就根據基督教徒掌握著盔甲這一事實,把盔甲判給了基督徒。這個基督徒萬萬沒有想到法官會把盔甲判給自己。他驚訝不已,于是情不自禁地說:“我見證這是眾先知的法律:哈里發竟然帶著我去向他的法官申訴,而法官卻讓我勝訴,讓哈里發敗訴。哈里發明知自己并沒有撒謊??!我要見證: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信士的領袖??!這盔甲確實是你的,從你的馬上掉下來,被我撿到了?!卑⒗镎f:“你已經成了穆斯林,盔甲就歸你了?!闭沁@種法律上把國家元首與非穆斯林公民(異文明群體)等量齊觀的文明,“引發了一場重大的世界歷史和文化的變革”,帶來了“一個哲學和科學大師輩出的時代”。
伊斯蘭文明的另一寬容性體現于,生活在伊斯蘭國家里的非穆斯林,伊斯蘭并不要求他們在關乎自己宗教特性的領域(如結婚、離異等家庭律例)去執行伊斯蘭的教律,圣門弟子們針對非穆斯林公民留下的指示是:“讓他們自由處理自己的事情?!睂τ诜悄滤沽终J為“合法”的事情,伊斯蘭并不為難他們。如豬肉和酒,前者是《古蘭經》明文禁止食用的,后者在伊斯蘭中被列為萬惡之源,但伊斯蘭并未禁止非穆斯林(如基督教徒)吃豬肉、喝酒——盡管對基督教徒而言,放棄這些東西的話,對其宗教信仰并無大礙。不僅如此,部分穆斯林教法學家主張,誰損壞了基督教徒的豬肉或酒,應當照價賠償。
在追溯伊斯蘭與西方的關系(即作者所謂的“沖突、合作和對抗”)時,美國學者埃斯波西托談到伊斯蘭的寬容政策:“對于拜占庭和波斯領土上的許多已屈從外國統治的非穆斯林來說,他們并不是失去了獨立,伊斯蘭的統治只是意味著統治者的變換,而且,新的統治者更為靈活、更加寬容?,F在許多人享受著更大的地方自治,繳納的稅收也更低……從宗教的觀點看,伊斯蘭教證明是一種更加寬容的宗教,它給猶太人和當地的基督教徒提供了更大的宗教自由?!奔幢闶菍λ赜袪幾h的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埃斯波西托也寫到:“這種自己活也讓別人活的政策與當時基督教國家的狂熱偏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穆罕默德二世時代,巴爾干的農民常常說,‘土耳其人的頭巾遠勝過教皇的三重冕?!?/FONT>
在談到伊斯蘭文明的特點時,英國中東史學大師伯納德?路易斯說:“中東地區的伊斯蘭教文明在高峰時代,是傲視群倫地氣派——在許多方面,它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到當時的最高點?!了固m教并不是第一個其發言人宣稱托付給他們的真理為普世而獨特的宗教,他們并認為自己是上帝最后啟示的唯一監護人,他們有義務把這個最后的啟示帶給普世大眾。但是,穆斯林卻是頭一個為完成這個目標而做出巨大進步的群體,他們締造出一個宗教文明,它超出了單一種族、或單一地區、或是單一文化的界域。中古盛期的伊斯蘭教世界是國際化的、種族多元的,甚至是可以是洲際連接的?!薄跋噍^于從上古延續到現代的希臘化文明,伊斯蘭教文明走的是另一條路子。我們可以說,在向現代的普世文明邁進一事上,提供了更大展望的并非是希臘人或拉丁式的基督教文明,反倒是阿拉伯人的伊斯蘭教文明?!?/FONT>
伊斯蘭文明已走過一千四百多年的坎坷歷程(如果按照一般穆斯林學者所言“伊斯蘭是開天古教”一說,這一文明的歷史更長),在不乏爭議的“全球化”時代面臨諸多挑戰:9?11后美國主導的“反恐”戰爭相繼用武力征服阿富汗和伊拉克(盡管戰爭尚未結束),并把下一個目標鎖定伊朗,使支持亨廷頓“文明沖突論”的人似乎有了“現成的依據”。其實,明眼人都不難看出,與其說這是“文明的沖突”,不如說是“石油利益驅使下的戰爭”。盡管一些國家在“反恐”上采取雙重標準,人為地創造“恐怖主義”的土壤,使東西方的智者們倡導的“文明對話”舉步維艱,但主流伊斯蘭思想家和學者們并不相信“文明的沖突”的神話,認為文明之間的主旋律是對話與交流,而不是對抗與戰爭?!豆盘m經》于十四個世紀以前把“互相理解與交流”作為“各種民族和群體(文明)”存在的宗旨和目標:“我從一男一女創造了你們,并使你們成為各種民族和群體,以便你們互相理解和交流?!闭驗槿绱?,伊斯蘭文明的寬容與對話特性即使在十字軍東侵、蒙古軍西侵那樣的“沖突”公開化的歷史時期也未間斷:前者使十字軍領略了薩拉丁的寬容精神——一次性釋放一千多名無力贖身的窮苦戰俘,與十字軍首領里夏爾屠殺二千七百個戰俘形成對照;后者使戰勝者(蒙古人)接受了被戰勝者(穆斯林)的宗教和文明。今天,在硝煙彌漫的國際格局中,伊斯蘭文明的寬容與對話依然如故:聯合國因伊朗總統哈塔米的要求,把2003年定為全球文明對話年;優素福?格爾達威為代表的主流伊斯蘭學者,頻頻參加與基督教文明對話的國際研討會,呼吁西方理智地對待穆斯林和他們的文明……這一和平與對話的呼聲,與伊斯蘭文明獨步中古時的氣派和風度遙相呼應,更與杜維明等國際知名學者倡導的“文明對話”“文化中國”的觀念相得益彰。
縱觀伊斯蘭文明的多元、開放和寬容三大特征,與儒家倡導的以“仁”為核心的處世觀相輔相成;根據杜維明先生的理論,儒者的身份與生俱來,沒有選擇,“可以有儒家式的基督教徒,可以有儒家式的佛教徒,可以有儒家式的回教徒?!比绻讯畔壬f的這種儒家精神理解為做人的道理,那么,這種精神可以融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不管他屬于哪個宗教),成為他所屬文明的一部分。同時,杜先生對五四以來科學主義、理性主義和啟蒙心態的反思,與現代伊斯蘭思想家不謀而合:伊斯蘭思想家毛杜迪認為“科學主義可以使人像鳥一樣飛在空中,像魚一樣潛入海底,卻無法像人一樣生活于地球?!?/FONT>
早在二百多年前,“回儒對話”由穆斯林學者劉智等“以儒釋經”的形式出現于中華大地;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由杜維明等學者發起的層次更高、視野更遠的文明對話(包括回儒對話)與文化中國的構建,前景廣闊,風光無限
通訊報道
最近更新
- “湖南省伊斯蘭教界安全生產調研檢查行動”------省伊協到邵陽市重點清真寺開展安全生產及疫情防控檢查
- 省伊協黃祖群會長一行蒞臨株洲清真寺開展安全生產檢查調研
- “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省伊協赴株洲市、長沙市清真寺開展安全生產檢查調研
- 桃江縣、鲊埠回族鄉領導與伊斯蘭教界和穆斯林群眾代表座談
- 長沙市伊協開展“善行齋月·愛心行動”活動
- 長沙市伊協召開穆斯林代表人士座談會
- ?善行齋月愛心行動---桃江縣伊斯蘭教界開展2022年善行齋月慈善活動
- 長沙市伊協召開2022年第二季度常務理事會儀
- “善行齋月·愛心行動”——湖南省伊協開展2022齋月慰問暨伊斯蘭教中國化數據調研活動
- 長沙市民宗局李佑明局長蒞臨清真寺指導防疫工作和齋月慰問
聯系我們
中國?湖南省伊斯蘭教協會
地址: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天劍路266號
電話/傳真:+86 0731-85184084
郵編:410007
郵箱:hnislm@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