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有一位執著追求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人——記湖南邵陽籍回族中醫藥專家馬有度
2012-05-14
重慶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新藥評審專家、科普作家馬有度,乃著名回族教育家、曾任民國時期教育部長馬鄰翼的嫡孫。
馬有度1937年出生于北京爺爺的府邸,后因七?七盧溝橋事變,跟隨父母回到寶慶老家。他成長于湖南邵陽回族馬氏大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文明教育。從6歲起就讀于爺爺創辦的偕進小學, 11歲考入偕進中學。1949年邵陽解放前夕隨母親遷往四川重慶,在重慶繼續讀完初中、高中,1957年考入成都中醫藥大學,1962年成為該校首屆畢業生,分配到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醫院中醫科工作,1987年由主治醫師、講師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
馬有度教授數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潛心研究中醫藥,在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主攻內科、婦科、皮膚科,對咳嗽、失眠、胃病及瘙癢性皮膚科都有專題研究。他發明的安眠新藥“復方棗仁膠囊”、止咳新藥“麻芩止咳糖漿”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他獨著、主編《感悟中醫》等20余部著作,其中《中國心理衛生學》獲四川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醫方新解》被日本同類著作《中醫處方解說》列為第一部中國原著參考書;《中醫精華淺說》由臺灣知音出版社出版向海外發行;《方藥妙用》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醫中百誤歌淺說》、《自學中醫階梯》等著作得到同仁們的首肯,深受讀者歡迎。
馬有度教授一貫奉行“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他感悟養生智慧,探索健康奧妙,以獨到的視角、睿智的見解、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先后創作出版了《健康奧秘》、《大眾養生妙法》等7部深受讀者喜讀的中醫藥科普作品。其中《家庭中醫顧問》獲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二等獎、高士其科普基金獎,并譯成日文在《漢方研究》連載,臺灣牛頓出版公司出版向海外發行?!督】等松?,快樂百年》一版再版,重印5次,獲全國中醫藥科普著作一等獎。
馬有度教授傾其畢生的心血從實踐中吸收經驗,并大力宣傳普及中醫藥科學知識,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服務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中醫藥界同仁器重他,黨和人民信賴他。歷年來,他被評為重慶市優秀科技工作者,重慶市促進中醫發展先進個人,重慶市首屆十佳寫書人,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中醫健康信使。歷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主任委員、四川省中醫學會副會長、重慶市中醫藥學會會長、重慶市教育工會副主席、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委、重慶市政協委員、沙坪壩區人民代表?,F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中醫藥學會名譽會長、《實用中醫藥雜志》顧問、《世界中醫藥》編委。
馬有度教授所取得的成就,令家鄉的回族親朋感到欣慰。去年以來,大家都在傳讀他72歲高齡時所著的新作《奇妙中醫藥——家庭保健顧問》一書,此書采用通信的形式,隨筆的寫法,與讀者娓娓談心,說醫理,舉實例,講故事,生動活潑,啟發興趣,引人入勝。大家讀后,都感到這本書不但傳播了養生文化、普及了中醫知識,而且給讀者增添了情趣,為身體健康提供了幫助。實為值得一讀的保健資料。
馬有度教授對祖國優秀的傳統中醫藥文化一輩子執著的追求,他在繼承中創新,在繼承中普及。他把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的中醫藥知識帶給大家,帶進千家萬戶,造福于社會,造福于人民,造福于世界。讓我們衷心祝愿馬有度教授在真主的襄助下,老當益壯,健康長壽!
下一篇:長沙市伊斯蘭教第五次代表會議召開
通訊報道
最近更新
聯系我們
中國?湖南省伊斯蘭教協會
地址: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天劍路266號
電話/傳真:+86 0731-85184084
郵編:410007
郵箱:hnislm@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