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元:愛國伊斯蘭教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本文是中國伊協會長、中國經學院院長陳廣元在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成立 6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題目系編者所加。)
尊敬的王作安局長,斯塔副部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同學們:
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剛剛閉幕不久,在美好的春夏之交時節,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廣大師生熱情洋溢,迎來了各路賓朋,隆重紀念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建院60周年。在此,我代表中國伊協,中國經學院,向各位領導的蒞臨表示最誠摯地感謝;向各位嘉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向在校師生和正在國內國外學習工作的中國經學院校友們致以最親切的問候和節日的祝賀!
借此機會,我想結合經學院的辦學歷程談幾點想法,與全體師生共勉。
一.辦學之路,共步國運
新中國成立,百廢俱興。在老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下,在伊斯蘭教知名人士的努力下,1955年成立了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中國伊斯蘭教從此有了第一所專門培養愛國伊斯蘭教人才的高等院校。中國經學院的建立,吸引了不少優秀的各民族穆斯林青年,經過培養后他們走向祖國的四面八方,在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貢獻力量。黨和國家領導人也給了我們這樣一所特殊的高等院校以特殊的關懷。1957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親切接見了中國經學院首屆畢業生和中央民族學院的學生。1958年,周恩來總理再次親切接見我院學生。彌足珍貴的歷史瞬間給予我們中國經學院的學子恒久的溫暖與鼓舞!
斗轉星移,歲月滄桑。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一度在無奈中停止了辦學。改革開放后的1980年,經學院開始恢復辦學,首先舉辦了阿訇進修班。1982年,恢復本科班招生,從此中國經學院又煥發了第二次青春,走上了正常辦學軌道,為中國伊斯蘭教事業的健康發展,引導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釋放出了應有的正能。1982年至今,中國經學院培養本科生、大專生、阿訇進修班、留學生培訓班、解經骨干培訓班等各類學生學員達1500多人。他們有的在清真寺任阿訇,直接在教務崗位上為廣大穆斯林服務;有些在各經學院和大專院校任教;有的成了著名學者;有些在伊協組織中為穆斯林服務,成長為伊協領導;有不少人進入各級人大、政協參政議政。我院培養的畢業生絕大多數都在從事與伊斯蘭教有關的工作,無論他們在哪里,經學院愛國愛教的教育都裝在他們心中,中國經學院的學生們為中國伊斯蘭教的健康發展,為加強黨和穆斯林群眾的血肉聯系,為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愛國愛教,薪火相傳
在歷代經學院人打下的良好基礎上,自2005年中國經學院50年大慶以來,我們一如既往地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克服困難,探索創新,進行了不少新的有益實踐。
中國經學院在教學中堅持使用歷史上形成的中國伊斯蘭教育傳統經典。同時,為解決伊斯蘭教育現代化的問題和推進伊斯蘭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本世紀初以來在國家宗教局的幫助支持下,在中國伊協的直接領導下,在中國經學院的多方協調和積極努力下,繼承和發揚中國伊斯蘭教的優良傳統,結合了中國穆斯林實際,編寫完成穆斯林愛國主義和古蘭、圣訓、教義、教法、阿語、教史、書法等方面的15部教材,進入了全國10所經學院的課堂,結束了中國伊斯蘭教育無現代化教材的歷史。中國經學院宗教課教師深入參與解經工作,并全面推進愛國、中道、寬容、仁慈等解經工作成果進課堂。在教學中我們還適當借鑒國際上有利于伊斯蘭教適應時代發展進步的最新成果。以上措施,對抵御極端思想,促進伊斯蘭教的健康發展和中國化方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為了加強師資隊伍,我們從留學生、國內高校畢業的博士生、本校畢業生和其他學校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等幾個渠道引進人才,為教師隊伍補充了新鮮血液;同時在中央統戰部的關懷下,為本院中青年教師提供攻讀碩士、博士的機會,讓他們攻讀學位,學成后更好地為本院服務。學院創辦了院刊《新月華》,為教師提供學術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臺。適應時代發展,學院全面完善了招生、學生管理和教學管理制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未來發展規劃和較完備的教學大綱;著手舉辦碩士和博士教育的相關準備工作,推動我國伊斯蘭教高等教育體系的完善和現代化。中國伊協教育工作委員會成立后,在委員會和經學院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教師資格認定、學士學位授予等工作,教師職稱評定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國家宗教局的關心下,中國經學院成立了學生處和培訓處兩個機構,使機構更加合理,滿足了發展的需要。為加強培訓工作,已經編寫了一批培訓教材。學院還成立了院學生會,完善了學生自我管理機制。和各兄弟院校之間的交流互動得到進一步加強,除原有的統編教材工作合作外,由中國經學院牽頭,十個兄弟經學院之間還定期舉辦臥爾茲演講比賽,并互相走訪,學習教育管理和教學經驗、交流畢業生就業情況等辦學中的各類問題。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中國經學院在規范教育管理及規范辦學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步。
三.春華秋實,桃李滿園
60年艱難求索,碩果累累。中國經學院全體教師心無旁婺,教書育人。除完成本身教學任務之處,還給兄弟院校的教學以力所能及的支援。許多地方的阿訇培訓、阿訇資格認證等工作中,中國經學院教師也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在每年的朝覲組織工作中,中國經學院師生或忙碌于教務指導,或服務于朝覲群眾,或任翻譯,中國伊協成功的朝覲組織工作也有經學院人灑下的辛勤汗水。解經工作開展的十幾年中,中國經學院的宗教課教師一直是解經工作的生力軍,同時也是解經工作成果進入經學院課堂的實踐者。如今,不論到哪個省區,在宗教工作部門、伊協、經學院或清真寺阿訇崗位上總能看到中國經學院畢業生的身影。尤其在東南沿海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中,大清真寺伊瑪目多為中國經學院畢業生。首都北京的幾十座清真寺中也大都有中國經學院畢業生。這些經過在中國經學院學習后畢業和結業的學生,在教務工作中由于眼界開闊、知識面寬,宗教造詣與社會結合得好,外語水平高,主張中道且寬容,得到了各地宗教界、穆斯林群眾、黨政領導的好評,在傳承教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有這些是我們經學院人的驕傲。
四.興學育才,再創佳績
回首往昔,我們由衷地感到欣慰。我們驕傲60年來取得的成就與輝煌,但在這里更需要認真地思考如何譜寫新的樂章。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出,“要堅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標準,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隊伍建設”。中國經學院要認真貫徹落實這一精神,把握時代的脈搏,堅持繼承中國伊斯蘭教優良傳統,堅持我國伊斯蘭教的中國化方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努力使伊斯蘭文化與中華文化結合,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用團結進步、和平寬容的理念引導學生,堅決防范極端思想侵害;用伊斯蘭教義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的內容陶冶學生情操;努力發掘伊斯蘭文化與中華文化共同點,弘揚中國伊斯蘭教優良傳統,引導廣大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覺接受國家依法管理,服從服務于國家最高利益和中化民族整體利益。
為適應中國伊斯蘭教育事業發展形勢的需要,在未來我們要盡快招收新疆班,為新疆培養愛國伊斯蘭教人才;按照我院制定的《長遠發展規劃》,舉辦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全面完善現代化辦學體系,使中國經學院成為高層次愛國伊斯蘭教人才的培養基地。我們要繼承以往多層次辦學的優良傳統,規范性地舉辦毛拉、阿訇進修班,使經學院成為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培訓基地。我們還要營造學術氛圍,加強經學研究,深入挖掘教義,吸收國內外最新中道、和諧、寬容思想方面的新論點,結合中華文化加以闡發,使經學院成為伊斯蘭教經學思想建設的重要基地,為全面引導伊斯蘭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在國家宗教局的幫助下,在兩屆協會班子的努力下,歷經十年艱辛,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改擴建工程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在2016年完成驗收后即將投入使用。新的經學院建筑面積達2.2萬平方米,將是一所設施更加完備的高等宗教院校,將更加努力地承擔起培養人才的使命。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雖然我們目前還面臨一些問題、挑戰和困難,但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在全國伊斯蘭教界的支持下,立足現實,克服困難,把中國經學院辦成黨和政府滿意,伊斯蘭教界和穆斯林群眾滿意,愛國伊斯蘭教人才輩出的中國伊斯蘭教最高學府,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伊斯蘭教事業接班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通訊報道
最近更新
聯系我們
中國?湖南省伊斯蘭教協會
地址: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天劍路266號
電話/傳真:+86 0731-85184084
郵編:410007
郵箱:hnislm@hotmail.com